统一业务流程平台解决方案

高质量数据是业务创新的基础
数据是企业争夺优质客户的关键
企业数据繁杂无标准质量低

咨询方案

概述

在企业管理领域,业务流程管理(BPM)思想由来已久,当初为了提高企业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亚当·斯密、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在流程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MIT教授Michael Hammer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业务流程重组”和“业务流程改进”思想为我们现代企业全面深入进行企业流程的变革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IT技术领域,业务流程管理技术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演变着,无论是侧重于人工交互的工作流系统(Workflow)厂商,还是侧重于分散系统之间整合的企业应用集成(EAI) 厂商,都认为自己是业务流程产品提供商。直到2004年,Garnter在“A BPM Taxonomy:Creating Clarity in a Confusing Market”一文中对业务流程管理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Gartner认为为了实现企业端到端的流程管理,未来的BPM发展趋势必然是上述两类技术的逐步融合。

流程管理思想与业务流程管理技术产品在国内的发展较国外要晚一些。在金融行业,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于2005年10月提出“流程银行”的概念后,构建流程银行的理念迅速被各家银行所接受,流程银行便成了我国银行业的未来方向。与此同时,电信、政府、制造、物流等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也开始逐步推广流程管理的思想,流程银行、流程电信、流程政府等概念成了媒体的宠儿。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务流程管理技术产品在国内企事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应用。

根据普元在流程技术领域多年的观察和总结,我们认为,目前国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流程技术的应用存在三种情况。

  • 尚未使用流程技术

    主要是依托原始的状态位控制等方式实现流程的流转。随着流程管理思想的快速推广和流程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开始使用流程技术。

  • 项目级的流程应用

    在单个的项目中使用流程技术与产品。此时,对流程产品的要求是需具备较强的人工交互的工作流技术。通过开源或购买商业流程产品,在项目中通过调用流程产品的接口实现人工流程的流转,与没有使用流程技术的应用比,这类应用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流程监控图查看流程流转情况,为企业业务人员带来了可视化的流程监控机制。

  • 项目级的流程应用

    在单个的项目中使用流程技术与产品。此时,对流程产品的要求是需具备较强的人工交互的工作流技术。通过开源或购买商业流程产品,在项目中通过调用流程产品的接口实现人工流程的流转,与没有使用流程技术的应用比,这类应用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流程监控图查看流程流转情况,为企业业务人员带来了可视化的流程监控机制。

    首先,需要流程产品具备工作流特性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企业级集成能力,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进行集成。为了降低IT建设成本,提高IT资产效率,还需要具备多应用系统共享同一流程产品的能力。并且,有的企业已存在多个流程产品,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具备企业级流程平台的要求,那么还需要重新规划流程平台,使得多流程平台得以共存,在复用原有流程产品成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流程产品特性。还有就是如果企业中存在多个开发团队,还需制定统一的流程使用接口和规范,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其次,由于流程产品同时具有业务含义和技术实现的特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IT部门希望业务人员能够深入参与到流程设计与开发工作中,确保流程建设过程中双方理解的一致性,降低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沟通成本。另外,为了提升业务人员使用体验,使得业务人员无需登录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流程操作,还需要规划统一用户界面访问所有流程任务。
    再次,为了方便业务人员使用和维护人员维护流程,流程管理平台要能够提供统一监管视图,将有业务关联的多个流程统一管理起来,通过统一的监管视图看到业务流程的流转情况。
    然后,企业为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持续改进流程,需要能够建立规范的流程改进指标体系,并且通过流程平台采集这些指标数据,通过与业界标杆进行对比,发现流程中的问题,改进流程。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要建设企业级端到端的流程,不是购买一套商业化的BPM产品就可以解决,需要结合企业IT建设现状,与专业的流程厂商一起,本着“总体规划、打好基础、增量实施、持续发展”的思路逐步建设,下面将介绍普元在建设企业级流程方面的经验。

咨询